主题介绍
智能成像与探测是人工智能与前沿成像技术深度融合的核心领域,旨在突破传统成像与感知的物理极限。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智能算法正深刻变革着成像信息的获取与解译方式,从微观的生物显微到宏观的空天遥感,从常规的自然图像到复杂环境下的红外视觉,智能成像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已成为推动多学科交叉与产业创新的关键引擎。
本专题论坛聚焦“智能成像与探测”的前沿科学与技术挑战,核心内容涵盖三大方向。其一将深入红外成像与探测等关键应用,针对成像机制向高分、多谱、微型化演进带来的新挑战,重点研讨红外弱小目标智能检测、复杂场景鲁棒感知及轻量化模型设计等关键技术;其二则回归智能成像与计算的本源,交流与探讨提升成像质量、拓展技术应用边界的新范式与新进展;其三为跨模态计算成像与增强,探讨如何通过多模态数据的协同分析与智能重建,突破单一传感器的信息瓶颈,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全方位感知增强,为科学发现与产业升级提供新质生产力。
本论坛旨在汇聚来自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光学工程与遥感技术等多领域的学者与专家,共同探讨智能成像与探测的技术瓶颈与未来趋势,推动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助力我国在新型视觉系统与智能感知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新与持续领先。
专题论坛邀请以下六名老师作特邀技术报告,时间约三个小时,详细安排如下:
时间:2025 年 10 月 17 日 15:50-17:50
地点:分会场 A1 厅
讲者姓名 | 报告题目 |
---|---|
吴金建 | 新型红外事件相机感光芯片设计及识别一体化系统研究 |
盛卫东 | 红外时敏目标智能检测跟踪方法研究 |
韩静 | 光学智能高精侦察引导技术及应用 |
胡雪梅 | 智能感知与计算成像 |
张永兵 | 单分子动态扩散示踪成像与分析 |
潘金山 | 高效可控生成式复原方法 |
程明明,南开大学二级教授,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媒体计算团队学术带头人。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等。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在 SCI 一区 / CCF A 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含 IEEE TPAMI 论文 40 余篇),h-index 为 100,论文谷歌引用 6 万余次,单篇最高引用 5 千余次,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中国高被引学者。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华为、国家减灾中心等多个单位的旗舰产品。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 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 2 项。培养的 4 名博士生获得省部级优秀博士论文奖。现担任天津市视觉计算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和顶级期刊 IEEE TPAMI, IEEE TIP 和《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
杨敬钰,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成像与重建、底层智能视觉、遥感图像处理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航天科工集团等2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包括IEEE期刊长文50余篇,曾获国际会议VCIP2016与ICME2017论文奖。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发明一等奖、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现为IEEE高级会员、CSIG智能光学成像专委会常委、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
张盛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鹏城国家实验室访问教授、如本科技首席科学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布朗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华为公司项目10余项,被华为授予2021年“HUAWEI Ascend Expert”和 2022年“昇腾众智星光奖”荣誉称号,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栋梁之师。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PNAS、IEEE T-PAMI、IJCV、ICML、NeurIPS、CVPR、ICCV、SIGGRAPH等)。
新型红外事件相机感光芯片设计及识别一体化系统研究
吴金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分别于2008年、2014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博士学位,2019年破格晋升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发明一等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等。面向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及重大需求,长期从事仿生成像、智能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科技委基础加强等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制了微米级缺陷检测设备、低慢小探测设备等并已交付一线使用。在TPAMI、CVPR、NIPs、National Science Review、Advanced Science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国际会议论文奖。
红外时敏目标智能检测跟踪方法研究
盛卫东,国防科技大学某创新中心主任、重大项目副总师,军队青年科技英才、国防科技大学领军人才,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二类岗位津贴。长期从事光电探测信息处理、多源数据融合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科委基础加强、国防预研、演示验证、型号等20余项科研任务。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TPAMI、CVPR、TMM、TGRS、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0余项。
光学智能高精侦察引导技术及应用
韩静,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光学成像与信息融合感知,致力于开发新体制、超视域、超极限的光学先进成像与极限传感技术,包括动态抗强散射成像、高速高精度三维成像、高灵敏高分辨光谱成像等,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生、医疗及军用等领域。发表SCI论文128篇,谷歌学术被引超3800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军事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入选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项目等。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红外与激光工程》专刊编委及30余种国际知名SCI期刊审稿人。
智能感知与计算成像
胡雪梅,南京大学电子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博士期间访问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成像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摄像学,通过交叉光学、电子学、信息科学、仿生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新型智能感知与成像探测技术,包括超快高维成像、计算光场成像等,可以广泛应用于显微观测、安防监控及消费级成像观测。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国际综合子刊Nat. Commun.、领域内权威期刊IEEE Trans. Patt. Anal. Mach. Intell., Light Sci. Appl.,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 Adv. Photon., 领域内顶会IEEE CVPR/ICCV/ICCP等,其中1篇ESI热点论文(领域前0.1%),3篇ESI高被引论文(领域前1%),2篇论文作为封面论文,其中一篇获得Adv. Photonics年度主编推荐奖。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B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审稿IEEE TPAMI, IEEE TIP, IEEE CVPR/ICCV/ECCV, Opt. Lett. 等国际期刊和会议。
单分子动态扩散示踪成像与分析
张永兵,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计算成像、视觉信息处理研究,通过深度学习、信号处理、傅立叶光学等方向的深度交叉,探索新型的图像获取与智能处理方法和设备。在Nature子刊,IEEE Trans、NeurIPS、CVPR、ICCV等顶级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际会议论文奖2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优青、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5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多项科技奖励。
高效可控生成式复原方法
潘金山,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图像视频复原与增强等相关底层视觉问题的研究;目前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2万余次;研究工作曾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的资助;在历史影像及经典影视修复方面的成果受到新华社、央视综合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目前担任IEEE TPAMI等期刊的编委以及CVPR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CSIG)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CAAI)
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中国自动化学会 (CAA)
上海交通大学 (SJTU)
上海飞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utoDL
华东师范大学